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群落生态学 系统”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3.265 秒)
南京土壤所在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痕量气体氧化微生物固碳功能方面取得进展(图)
生态系统 气体 群落
2024/12/24
痕量气体如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氧化微生物广泛分布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能利用H2和CO作为主要能源来支持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在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贫营养土壤中,痕量气体氧化微生物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可以与RuBisCO共同作用,通过CBB循环促进碳固定。然而,痕量气体氧化微生物对土壤固碳的贡献及其环境驱动因子尚不清楚,尤其是在大尺度上。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城市土壤生态系统中线虫分布格局方面取得进展(图)
城市环境 土壤 生态系统 群落
2024/12/24
城市化将自然土壤转变为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地,对土壤生物群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城市化如何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格局,以及对泛化种和特化种的影响,目前仍知之甚少。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团队城市土壤生态研究组利用eDNA条形码技术,全面调查了城市中七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栖息地破碎化,城市绿地和农田会给某些线虫类群带来更大的压力,减...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冰上和冰下生态系统对冰前生态系统的不同贡献(图)
生态系统 微生物群落
2024/11/6
冰川生态系统包括冰上、冰内、冰下和冰前等不同生态系统。这些冰川生态系统位于冰川的不同位置,环境条件的差异塑造了不同的微生物群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将影响不同冰川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物质传输。研究不同冰川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有助于理解冰川生态系统间的连通性和转变,有助于预测冰川生态系统对下游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牛书丽课题组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 上发表关于生态系统呼吸温度响应的综述(图)
牛书丽 生态系统 呼吸 群落
2024/8/8
生态系统呼吸(ER)是生物圈与大气之间最大的碳通量之一,研究ER的温度响应是准确预测未来大气CO2浓度以及气候变化的关键。目前陆面模型普遍认为ER随温度升高持续增加,甚至预测在本世纪末陆地生态系统呼吸所排放的CO2通量将超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从而使陆地生物圈从全球碳汇(净吸收)变成碳源(净排放)。然而近期的观测研究发现ER广泛存在最适温,即ER的温度响应是单峰型而非传统认知上的指数型,当温度超...
湖泊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着淡水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输送的溶解有机质(DOM)的数量和质量。随着气候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湖泊的初级生产量增加,由此产生的内源DOM的保留决定了内陆水生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在内陆水体碳循环的研究中,通常会考虑浮游生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素(如水化学、温度、无机养分和光照)之间的联系。然而,关于岩石风化如何影响湖泊水化学,特别是如何调节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影响RDO...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在荒漠生态系统多物种联合的植被恢复措施研究中获进展
生态系统 群落
2024/5/13
由于荒漠生态系统恶劣的环境条件,植被恢复往往具有挑战性。采用种植本土物种来加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是积极的植被恢复措施。为了确保这一过程的有效性,仔细挑选种植的物种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人工种植林中,物种的多样性将导致更高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特别是当所选择的物种具有互补的生态位特征时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促进合作并减少资源竞争。然而,生长在极端干旱与养分贫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典型荒漠植物间是否存在互补...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揭示化肥和有机肥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差异(图)
有机 生态系统 活性 群落
2024/12/19
肥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调控因子,也是草地和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管理对象。氮沉降和氮肥施用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活性氮输入,从而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植物生长随干旱度增加通常呈现出非线性的响应。当干旱度超过某一临界点(称之为干旱阈值),植物生长和覆盖度将锐减,可能引起植被退化。氮肥如何改变植物的干旱阈值知之甚少。化肥氮通常增加植物生物量,导致物种竞争、土壤属性改变,从而降低物种多样性。有机肥...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日益加剧背景下,尤其是人类世以来,湖泊生态系统呈现严重退化趋势。揭示不同时间尺度湖泊生态系统演化轨迹,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互扰下典型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的过程、规律、机制,是治理修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长时间序列的生态监测数据,重建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与群落演变机制是目前古生态研究面临的难点之一。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在冰川生态系统DNA病毒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生态系统 病毒 群落
2024/12/19
冰川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的10%,冰川表面低温寒冷、寡营养、辐射强,对各种生命形式构成严峻挑战,但却生存着以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为主的生命体。冰川表面病毒数量丰富,在控制冰川微生物群落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冰川中是否存在未知的病毒,冰川消融释放出的病毒是否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沈阳生态所在农田生态系统小型土壤动物分布格局和群落构建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生态系统 土壤动物 群落构建
2023/8/22
土壤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是生物群落组装(community assembly)过程的结果。然而作为土壤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土壤动物,其在农田生态系统区域尺度下的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群落组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土壤生态组在中国东部农区沿纬度梯度3200 km的农田生态系统样带(图1),选择了典型的小型土壤动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沿纬度梯度的分布格局及群落...
2023年7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科院海洋所在西太平洋马努斯弧后盆地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通过在超酸性火山-热液系统开展原位综合定量探测和微生物组学分析,发现在全球广泛分布的火山-热液系统中富含氢气,并且孕育了可利用氢气的微生物群落。
沈阳生态所在基于种子性状的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机制方面取得进展(图)
种子性状 生态系统 群落构建
2023/7/9
全球变化条件下,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导致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受损,不仅极大地制约了草牧业的良性发展,而且对我国北方生态屏障功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基于植物功能性状变化及其介导的群落构建过程,探讨干旱事件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植物种子功能性状通过种子大小、萌发时间等特征影响种群更新和群落结构,是草地植物群落对干旱等气候变化响应的关键调控因子。然而,相对于叶...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林下植被功能性状系统发育相关性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群落构建 物种多样性
2022/10/24
群落构建研究对于解释物种共存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经典生态位理论提出物种能够共存是由于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以避免生态位重叠。以往的研究表明,物种共存依赖于局部适应,这可能导致植物功能性状的分化(divergence)或趋同进化(convergent evolution),从而促进共存物种的生态位划分。虽然生态学家已经预测了植物功能性状值的变化如何影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