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化学工程 H2”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066 秒)
H2气氛下褐煤快速热解过程中CH4逸出规律的分析
H2气氛 加压快速热解 CH4逸出规律 化学键断裂
2015/5/27
在带有输送煤样的管式反应器上进行了霍林河褐煤加压快速氢解实验,分析了H2对煤/半焦的化学键断裂和对CH4生成规律的影响。在加压快速氢解条件下,CH4产率随着热解温度升高、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50% H2气氛下,操作压力为1.0 MPa、温度为900 ℃时,CH4产率为8.08%,达到最大,较N2气氛下的提高了72.5%。H2或H·自由基诱发了芳环的开裂、侧链、脂肪链和醚键的断裂,促进了煤热解。CH...
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H2和O2在Pd(111),Pd(100)及Pd(110)表面上直接合成H2O2的反应机理,对反应的主要基元步骤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Pd(111)表面对H2O2直接合成的催化选择性最好,表面原子密度较低的Pd(100)表面和Pd(110)表面上含有O-O键的表面物种解离严重,不利于H2O2的生成.H2O2的选择性与含有O-O键表面物种的O-O键能和表面物种的结合...
铈基复合氧化物催化碳烟燃烧的性能及其H2-TPR研究(图)
碳烟 铈基复合氧化物 催化燃烧 氧化还原性
2013/9/27
采用溶胶-凝胶法或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金属离子掺杂的铈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采用热重法考察其催化碳烟燃烧的活性,借助H2-TPR(程序升温还原)手段探讨了催化剂氧化还原性对碳烟燃烧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的掺杂促使催化剂在低温下提供更多的表面氧和晶格氧,显著降低了碳烟的氧化温度,催化剂于200~400℃释放的活性氧数量对于碳烟燃烧性能提高至关重要; 而结构性助剂金属、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掺入可提...
H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
氢气 金属催化剂 吸附行为
2014/1/9
研究了氢气在金属体Ni(111)表面的top,bridge,hcp,fcc这4个不同位置吸附能以及4个吸附位中H原子距离下层Ni原子层的垂直距离,可知hcp和fcc这2种空洞位的吸附要稳定些,bridge吸附位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走向hcp位吸附.各吸附位的吸附能分别是Ead-top=-11.622 kJ·mol-1,Ead-bridge=-12.036 kJ·mol-1,Ead-hcp=-12....
H2 Production with Low CO Selectivity from Photocatalytic Reforming of Glucose on Ni/TiO2-SiO2(图)
titanium dioxide silicon dioxide nickel doping hydrogen production
2013/10/9
Nano-sized Ni particles on TiO2-SiO2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two methods of photo-assisted deposition (PAD) and impregnation. H2, which is a promising energy carrier, with a low CO concentration was p...
Klebsiella sp. LSSE-H2的咔唑降解
脱氮 咔唑 生物降解 基因簇
2009/11/16
从染料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新的咔唑降解菌LSSE-H2,能以咔唑作为唯一的碳源、氮源和能源. 依据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为Klebsiella sp. 该菌在30℃、以咔唑为唯一的碳源、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CNFM)中,经过56 h可将浓度为12 mmol/L的咔唑几乎完全降解,在浓度为16 mmol/L的咔唑中也同样表现出高的咔唑降解活性. 对比分析不同营养成分培养基...
煤质对H2/Ar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的影响
煤 等离子体 热解 乙炔
2008/3/1
摘要选取12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通过等离子体热解实验考察了煤的挥发分产率、煤中氧质量分数、灰分产率对乙炔收率和结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挥发分产率为30%~40%的烟煤,热解时具有较高的乙炔收率;含氧量越高的煤,生成的碳氧化物越多,相应的乙炔收率较低;煤中的矿物质与乙炔收率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但煤中的矿物质有利于CO的生成。影响结焦量的主要因素与煤的矿物质密切相关,煤中掺入二氧化硅和天然河沙能够明...
摘要 用辛准经典轨迹法模拟了Cl+H2反应在mBW2势能面上的动力学行为。研究了各种初始条件下的反应碰撞截面,产物的能量分配,角度分布和态分布。另外,我们还比较了反应物的三种能量形式(平动能,转动能和振动能)对反庆的有效性。
Cu-Cr合金在H2-H2S混合气中的腐蚀行为
Cu-Cr合金 腐蚀行为 腐蚀层组织 形成机制
2010/3/10
研究了Cu-Cr合金及纯铜、纯铬在500~600 ℃,硫分压为10-5Pa时的硫化腐蚀。两种Cu-Cr合金的腐蚀速度均介于两种纯金属之间,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两种Cu-Cr合金的表面均形成了复杂的腐蚀产物膜,外层为Cu2S层,有时不连续甚至剥落,中间层为二元Cu-Cr硫化物CuCrS2,内层为二元Cu-Cr硫化物CuCr2S4和CrS的混合物,有时也包含未被腐蚀的金属铬颗粒。在腐蚀区以下的合...
含钒Fe-Ni-Cr合金在H2S-H2-CO2混合气氛中的硫化腐蚀鲜
硫化 Fe-Ni-Cr合金 腐蚀
2010/3/30
含钒Fe-Ni-Cr合金在0.4%H2S-H2-7%CO2和1%H2S-H2-7%CO2气氛中于600℃下的腐蚀产物包括外层疏松多孔、呈粉状的(Ni,Fe)S,其下致密的FeCr2S4和里层的Cr3S4。1%H2S气体中腐蚀,FeCr2S4的上部还有(Fe, Ni) S块的形成。钒与镍富集于FeCr2S4/Cr3S4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