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方志学”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1.542 秒)
杨慎一生参与修纂方志近十部,为不少方志撰写序言,展现了他对方志的热忱。杨慎强调方志的实用性和垂范性,主张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来编纂方志,对明代的方志编纂实践有较大影响;在方志的功能方面,杨慎继承传统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功能的观念,同时强调方志在增广闻见方面的博物效用,为我国方志的博物功能认知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为志书专门的辅文、附件,目前已知最早的方志凡例出现于南宋,其问世得益于宋代雕版印刷业的发达和科举的兴盛,并明显受到同时期韵书凡例的影响。此后方志凡例历经770多年的演变过程,兴盛于明清,蜕变于民国,更新于当代,每个时代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未来我们应充分汲取旧志凡例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回归订立凡例的“初心”,促进新志凡例的进一步完善。

地方综合年鉴生态环境类目体现当地自然风貌、地域特征、生态魅力。通过梳理分析18部中国精品年鉴生态环境类目的设置,探讨总结生态环境类目要反映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内在逻辑,可知应从山、水、林、田、湖、草、沙着眼,以确保全面性、突出地域性,立足生态未来发展,拓展记述广度和深度,处理好与其他类目交叉等为出发点。生态环境类目应采用“总分总”形式构架篇目,以“综述”为统领,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记述主题,以从...
“书法”问题是史学话语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明代修志者借用史书“书法”的概念,用于理解和解释明代的方志编纂实践,对推动形成方志“书法”,并进而推动方志编纂与史籍编写接轨发挥了积极作用。明代方志“书法”内容丰富,涉及对一统志体例的沿袭与因循、通志和州县志书编纂体例的发展与完善、各层级志书编纂的联系与互动、修志义例与序按论赞的运用等多个方面。
中国(浙江)地方志学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2011年8月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设立的目前国内唯一的由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管理的方志学理论研究基地。
方志学形态是随着时代和方志理论发展而发展的。纵观方志学演变历程和借鉴前贤研究成果,可把方志学演变形态归纳为以研究“修志”为重点的方志学、以研究“修志、志书”为重点的方志学和以研究“修志、志书、用志”为重点的方志学。
“全民读经”靠谱吗?
全民读经 意识形态控制权
2014/1/23
前段时间一则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改编自我国台湾地区的高中国学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将在北京、上海、广东部分学校试用,这本国学基础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面向高中学生进行分类讲解。
方志文化属于中华文化范畴,是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所规定的。方志文化建设是时代要求、表现要求、传播要求、参与要求所决定的。方志文化具有特色,其建设应置之于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中去思考。
明代仁宣时期的监察制度建设
仁宗 宣宗 监察制度
2009/11/3
明仁宗、宣宗不仅继承了太祖确立的监察系统,并且做出创造性的建设,特别是宣德年间,完善御史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御史选任与考核、罢陟制度,还确立了巡抚制度,明确六科给事中的职责,保证了御史的作用得到正常发挥,保持整个监察队伍的活力,对吏治的澄清、弊政的革出、民间疾苦的上达等方面,起到了匡正弥补的作用。
明清时期温州地区官府士绅的禁奢活动
温州地区 官府 士绅 禁奢
2009/11/3
明清时期,温州地区的奢侈风气引起了官府和士绅的高度重视。为此,他们以实际行动努力革除这种奢侈风气。对于官府实施禁令来说,禁止奢侈风气中的僭越,建立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是其主要目标;而对于士绅的改革而言,他们直接面对庶民大众,他们的禁奢是从自我到宗族乡村的过程。同时,官方和士绅在禁奢活动中的作用往往是交互的。
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天台山记》
浙江 天台山记 地志
2009/1/19
该书为浙江天台山之地志。以该书的纸质、字体可以推测,该书是平安时代的写本。封面中央墨书“天台山记”,右肩加书“安然书”。安然(841?~915?)乃天台硕学,本书是否为安然亲书,未详。
该书原本在中国已经散佚,传世的仅有该本。另外,该书也是惟一存世的唐代地志。清代黎庶昌于光绪十年搜集佚村日本的26种珍贵图书,出版为《古逸丛刊》,该刊所收《天台山记》原本即为该本。该本纸料为斐纸,大原三千院梶井圆...
城市区志(以下简称区志)是社会主义新方志中一个新品类。大量的区志编纂成功的实践和对区志及其相关因素的理论研究自成体系,从而渐成一门新的学科,这就是区志工作者拟构建的城市区志学(以下简称区志学)。区志学是社会主义方志学(母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子学科)。
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中国城市史
2007/12/25
2005年7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汪利平教授,在历史所做学术报告,对美国学术界关于中国城市史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汪教授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师从著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周锡瑞教授(Joseph W. Esherick),近年来在美国学术界崭露头角,她的著作Manmade Paradise一书即将出版。
美国关于中国城市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大部头的成果,如罗威廉(Wi...
美国的中国城市史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7年系列学术报告之六
美国 中国城市史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007/12/24
2007年7月10日上午,美国乔治亚州理工大学卢汉超教授应邀在历史研究所会议室为全所科研人员发表了题为“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概况及分析”的学术演讲,演讲会由周武研究员主持。
报告中,卢教授首先用十二个字概括了美国中国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趋势,即从外到里,从上到下,从大到小。具体到美国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卢教授认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卢汉超教授在演讲)
第一阶段(1965—1...